第(3/3)页 他叫陈援朝,一位退休了二十多年的老焊工。 但他并非普通的焊工。他的技术等级,是八级。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,这个级别,意味着“国之匠人”。 他曾是龙国早期核工业基地的核心技术人员之一,是真正意义上,“用手搓出过国之重器”的那一辈人。 论坛上,一个毫不起眼的帖子里,正有几个人在零星地讨论着龙河大学的【凤凰计划】。 字里行间,满是戏谑与嘲讽。 “笑死,还凤凰计划,我看是疯了还差不多。” “就是,还想造出‘神仙材料’?现在的大学生真是什么都敢想。” “超高温、超高压、还自修复?他当是炼丹呢?” 陈援朝滑动着屏幕,看着这些评论,浑浊的眼睛里,却闪过了一丝难以言喻的精光。 “神仙材料……” 他低声念叨着这四个字,思绪瞬间被拉回了五十多年前。 那时候,一群人曾经做过无比严谨的研究,虽然只是纸上谈兵,根本在当前技术无法实现,但留下了无数的设计思路。 老人站起身,在屋里翻箱倒柜了许久,终于找出了几张泛黄的信纸和一支钢笔。 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坐回桌前。 他拧开笔帽,凭借着自己那已经开始模糊的记忆,当年那些天马行空的思路写了下来。 他的手有些抖,但落笔却异常沉稳。 图纸上,没有一个精确的温度参数,没有一个标准的压力单位。 只有纯粹的,来自人类的灵感和思绪的描述。 写好后,他小心翼翼地将图纸吹干,仔细叠好,塞进一个最普通的牛皮纸平信信封。 他舔了舔邮票,贴在右上角。 在地址栏上,他用尽全身力气,控制着颤抖的手,一笔一划地写下: “龙河大学,何校长(收)。” 做完这一切,他拄着拐杖,慢慢走到街角那个已经有些斑驳的绿色邮筒前。 “咔哒”一声,他将这份承载着一个时代记忆的“快递”,投了进去。 这份信,就这样,混杂在无数的账单、家书、明信片之中,开始了它平凡而又注定不凡的旅程。 它坐上邮车,穿过戈壁,进入铁路网,换乘飞机。 在经历了数天的跋涉后,经过层层分拣与转交,最终,这份来自民间的、毫不起眼的平信,被一位秘书送到了凤凰计划的总指挥室。 彼时,赵小海正对着满屏的红色失败报告,眉宇间是前所未有的疲惫与烦躁。 那封薄薄的、甚至有些起皱的信,就这么被轻轻地放在了她的面前。 它被送到了已经焦头烂额的赵小海手中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