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卷 欲上青云路 第二十章 龙驭上宾-《夙夜宫声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对于崔夙来说,驾崩这两个字的意义与其说是悲痛,还不如说是茫然。当听到延福殿中人的报信,又带着几个太医匆匆赶到皇帝寝宫的时候,她看到的就已经是一具冰冷的尸体,仿佛床上的这个人不是刚刚辞世,而是已经死了好几天甚至好几年似的。

    满宫戴孝的同时,那哭声却无论如何都带着几分虚假。不说这些忧心自己前途的妃嫔还有几分力气为了皇帝的驾崩而哭泣,就是那些伺候在延福殿的宫女太监,也同样不知道前途如何,哭声自然是有气无力的。倒是豫如在得知消息后感伤了一阵,却也没有什么眼泪。对于那个宠幸了她却又弃如敝履的皇帝,要说感激或是爱意,自然全都是空的。

    新帝的登基大典虽然还在筹办当中,但是,宫中的称呼却已经渐渐改变了过来。尤其是对一帮升格成为先帝嫔妃的娘娘,境遇的改变更是让她们心惊肉跳胆战心惊。如今自然不会有什么殉葬的勾当,可是,从今往后就要真正在慈寿宫的眼皮底下过活,她们怎么能够不惊?先前的大清洗中,除了豫如之外,留下的人只有几位美人才人,还有两个从美人降格为宝林的倒霉嫔妃,说起来竟是没有一个上得台面的,于是,玉宸宫便成了万众瞩目的地方。

    一个不过是卑微宫女出身的女人,竟是要母以子贵成为皇太后吗?

    ps:拜年拜年,大家新年好,嘿嘿

    .

    自打宫变之后,满城百姓就少有看到太监之类的人出现在路上,就连在酒楼茶馆闲磕牙的官员也少了许多。尽管少了消息渠道,但是旁门左道的流言依旧不少,只是碍于京兆府的管辖,谁也不敢过于胡说八道,议论上两句就立刻浅尝辄止。

    然而,八月盛夏时节,一个惊人的流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了大街小巷——皇帝病重,太后已经宣了好些辅政大臣进宫了!

    所谓的病重是真是假,寻常百姓无心去追究一个明白,但是,辅政大臣的进宫却不是假的,再加上镇国公主府上从来就看不见公主的人影,这更是证实了人们的揣测。估摸着,这一次是肯定要发生大事了。

    果不其然,三天之后,便传来皇帝驾崩的消息。紧接着,皇帝的遗诏便公诸于众,洋洋洒洒足足有近万言,然后,最最重要的还是后面的一句话——传位于皇太子李祯。

    皇帝只有这么一个儿子,传位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事。百姓在舒了一口气之余,那些朝臣们却在死命地琢磨着太后的先后几道任命。就比如说,荣国公徐肃元忽然之间被革除了国公的爵位,其原因竟然是早已经过去时的教女无方,然而,又以徐肃元进言有功,迁户部尚书。自从太祖贬三省尊六部以来,左右相虽然重要,但六部的位置已经被拔高到了一个极高的高度,而户部既然被称为计省,则尚书的分量更不言而喻了。一时之间,昔日的荣国府顿时成了无数人趋之若鹜的对象,徐府地门槛都差点被人踏破了.

    继左相鲁豫非。右相陈诚安之后成为了朝廷又一位新贵,徐肃元心中自然是非常妥贴的。然而,聪明如他更知道自己的权位因何而来。更不敢有什么骄矜之态,但凡上门拜访地。只要有那么几分重要性,他必定以礼相待客客气气迎来送往,至于一群打秋风的穷京官,他也全由管家应付,并不敢拿大。

    既然已经不是国公。他便不好再和昔日那些旧友来往,然而,那些全都是勋戚,手中权力不多,姻亲却也遍布朝野,一时间他也不好太快翻脸。正当他计算着如何名正言顺地完成从显爵到高官转变地时候,宫中送来的一封信立刻让他眉飞色舞。

    丈夫如今一朝显贵,徐夫人张氏自然不再耿耿于怀女儿的失宠,甚至庆幸了起来。整肃宫闱的事外臣全都知道。她也曾听说几个昔日门庭显赫的妃嫔死于非命,心中自然是替女儿捏了把冷汗。冷宫那地方虽说不好,总归比丢了性命实在。到时候若是丈夫站稳了脚跟。求个恩典把女儿贬为庶民发回家中,虽不能再嫁。也总比那些没了盼头地妃嫔强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