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虽说不清楚精准的比例,但对于这方面都略有研究,很适合继续黑火药的研发工作。 把这些人,加上候府原本自己养着的工匠去粗取精,剩下的人便是第一代“黑火药作坊”的员工。 而在筹备“黑火药作坊”的同时,杨文远也了解到了此时大周的火药发展历程。 在如今的大周。 火药更被人看中的是其“艺术价值”。 在如今的杂技和木偶戏中,都很大程度上运用了刚兴起的火药制品,就像街边卖艺的“吐火”、以火药展示出喷出烟雾之类的表演。 而其“战争价值”鲜有人知。 也有一些眼光独到的军伍中人,开始发现了火药在军事上的用途。 不过用处很是单一。 只是利用火药的易燃特点来放火,例如在箭头前面绑着火药,然后射出去。 更多是当做助燃剂使用。 而这也并非是因为他们愚钝。 只是受限于如今的冶炼技术和工艺,更多的还是没有面临战争的阴云,所以导致人们没有及时意识到火药的“战争价值”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大周也会慢慢意识到火药的军事用途。 不过即便杨文远知道火药的运用前景,但是以当前的技术来说,连燧发枪都是遥不可及,顶多研制一下火绳枪。 并且就算火绳枪发明出来,考虑到如今黑火药的产量,恐怕也无法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。 毕竟杨文远不是皇帝,一声令下就能号召全国提升硫磺的产量。 这事而且还得私下自己来。 因此杨文远的研究重心还是放在火炮上。 在如今这个时代,只要能造出合适的炸药,再辅以精锐的军队,在战场上基本无人能挡。 不过这里毕竟是在汴京,天子脚下,杨文远试验火药也不敢太过明目张胆,只能偷偷摸摸的在城外偏远庄子里试验,还不敢用的剂量太大。 不是杨文远傻,不知道去穷乡僻壤的州府试验,而是条件不允许。 最为关键的就是信任问题。 在汴京周边,这些“黑火药作坊”的员工以及他们的家人,都在杨文远的控制之下。 即便是有人觉得这事有异,杨文远也能快速反应,解决控制。 要是放在外地。 一旦火药泄露出去,让人意识到火药还有这种用法和威力,那情况立马就不一样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