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时候就要做出取舍。 拜年贴就此应运而生。 “节序交贺之礼,不能亲至者,每以束刺签名于上,使一仆遍投之,俗以为常。” 拜年贴通常由梅花笺纸裁成。 二寸宽,三寸长,上面写着受贺人姓名、贺词、落款。 亲近的人家自己亲自上门拜访。 没那么亲近的人家就投个拜年贴。 如今不是在扬州的时候。 在这遍布勋贵的汴京,盛家算是门第最低的那一批人家,而且今年又是盛家来京的第一年,很多旧时的关系都要借着拜年的名头重新续上。 因此,一大早,盛紘就带着长柏出门,开始往来于汴京各处。 先是往街坊邻居家拜年,认个脸熟。 毕竟能在积英巷住着的人家,门第都不差,日后还是要多多往来。 然后是上门拜访中举那年的主考官,也就是恩师家,这算是如今盛紘官场上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了,也算是他的天然派系。 这是盛紘中了进士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的,改不了。 接着便是同在京城为官的往日同窗,同年,同乡,这些人家都要上门拉关系,攀交情,这般仕途才能走的顺畅。 至于盛老太太的人脉关系。 不说盛家和勇毅侯府闹掰,就单论勇毅侯府不在汴京,远在金陵,这也是不可能的事。 至于其他的关系,盛老太太没和盛紘细说,盛紘也就知道个余阁老家的余老夫人,但这关系扯得有些远,纵使盛紘眼巴巴着想要去余阁老家拜访,求进步,最终也没好意思上门。 但凡自己是盛老太太的亲子,为了自己的仕途,盛紘也要厚着脸皮去余阁老家蹭一蹭,但可惜自己只是个过继的庶子。 同盛家一样。 平阳侯府杨家也要出去拜年。 不过不像盛家一般,杨家作为侯爵勋贵,只需要亲自上门拜访有交情的勋贵,其余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家里等人上门拜年。 除了等人拜年外,杨家还特意在门口挂了一个大红袋子,上书“接福”二字,用以接受别家递上来的拜年贴。 第(2/3)页